2018-2019 第一学期
这学期似乎过得更加地快了。
有很多遗憾,也有很多欢乐。
写在前面
我是个喜欢回顾过去的人。每次回顾过去,反思总结,都会发现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。
转眼一下子自己就到了大三下了,过去五个学期了,其实现在看来每个学期都过得不是自己满意的,或许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吧。
回顾
想说的话有很多,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头。
虽说这学期转专业到计算机学院了,要学的课程量是班上同学的两倍。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不好好学习的借口。正因为课是同学们的两倍,才更要抓紧时间,好好学习专业课,把自己欠下的补上。但是回顾这一学期,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到。学期开始的时候立下的决定:离散数学、操作系统、算法、Linux 要好好学,结果学期快结束的时候,发现并没有真正学懂,最后期末考试都是应付的,都没有考好。
这学期的生活作息也是非常不规律,基本晚上要 12:30 以后才能睡,晚点的话得到 1:30 以后。想起了这学期的几次大熬夜,每次都记忆犹新。第一次应该是 算法与数据结构
实验周吧。最后 bug 改到凌晨 3 点多,实在改不出来。最后一天上午继续改,结果还是没有成功,草草地给老师验收之后,老师并不满意。然后就是写实验周的报告了。清楚地记得 2018.11.11 凌晨买完要买的东西,就继续开始肝报告了。一直肝到凌晨 3 点多,睡了四个小时,7 点起床继续肝,又写了整整一天,到下午 5 点的样子才写完。接下来的一次熬夜就是 计算机图形学
的大作业实验报告了。本质上还是自己菜吧。前期紧跟老师的步伐,虽然 C++ 自学的一般,但是老师上课的部分勉强都能写出来代码。但是后期直接引入 模型
,发现自己真的跟不上了。越写越慌,最后直接崩掉了,大作业只做出来了基础要求,其他要求都没有做出来。清楚地记得那天 图形学
的报告写到了凌晨 5 点半,然后睡了两个多小时,8 点起床去 金工实习
了。白天做锤柄身子都是虚的,站都站不直。还有就是最后期末的时候,复习 Linux
的时候,被一个贝院的大佬感动,别人明明学得这么认真,结果期末复习还是熬夜复习。那天晚上复习 Linux
到凌晨 2 点多睡的。早上 7 点起床继续复习一会。最后就是美赛倒数第二天熬夜到 3 点睡,早上 7 点起。还有最后一天的通宵。为了自己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东西而熬夜,才是有意义的。
不满意的地方那么多,但是还是有很多开心的事情的。遇到了一群人很好的新室友,相处很愉快,还会一起出去庆祝生日。新班级的同学都很热情,那个 贰进制
班群,经常会有欢声笑语。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大佬们,不仅成绩优秀,而且一点架子都没有,很好相处。尝试了人生中第一场 半程马拉松
,真的很激动,跑进 2’00 了。博客
坚持写了快一年了。GitHub
也陆续收获了 15 个 followers 和 1 个 star。
写到这里,想到个好玩的事情。发现大佬们都喜欢互膜。我每次回宿舍,室友都会来一句”舟神“,我感觉这样倒是蛮好的 ,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关系发展。期末复习周,我经常传复习资料到新班群,新同学也喜欢各种膜我。关键是,那些真正的大佬们,不知道从哪里得知我是大佬,也喜欢膜我。其实每次被大佬们膜,我心里都很惶恐,自己什么水平心里有数,感觉真的惶惶不可终日。不过和大佬们互膜确实蛮愉快的。
五个学期都结束了,差不多未来方向也定了。说到底还是自己菜吧,保研应该是希望渺茫了。不过也不是很遗憾,因为我早就知道我最后会选择走考研这条路。有利有弊,虽然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。但是我真的需要经历考研,来沉淀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。
所以,一往无前地冲吧。
感想
1. 计算机 ≠ 编程
准确的说,计算机 >> 编程。喜欢编程很好,我也喜欢编程,但是计算机远远不至于只有编程。那些计算机理论体系比代码更重要。
但是时至今日,我自认为还是没有领悟计算机那些专业课的真正思想,因为我并不能把他们串在一起。只是跟着学校的培养方案,学了一些专业课,至于其中的种种联系,自己并不能发现。这点,我觉得也是目前大学里存在的一大问题吧。学生只会考试,真正能串在一起的学生很少,但是能串起来融会贯通的,无一不是真的对计算机很了解的人,在计算机这条路可以走很远的人了。
不过,现阶段代码是基本功。虽然你以后可能不会永远写代码,会转管理岗。但是如果你现在想着我以后要做管理岗,因为这个就不怎么写代码,在我看来是颠倒是非的。现在就不写代码了,那你计算机学了有什么意义?
前阵子去亲戚家拜年,我姐突然问我,你会写什么程序。我当时竟然只能说出我会写一点爬虫,其它什么都说不上来。顿时感觉,原来我才是那种什么都没学到的人。还有一年半,真正意义上课的时间只有大三第二学期了,我要利用这学期真的学点什么出来。不想以后再出现,别人问我你会写什么程序,结果我什么都答不上来或者只会说点很 low 的。真的好不喜欢这种感觉。
2. 如果不是因为兴趣,那会很痛苦
很感谢自己当初纠结了那么久,最后发现自己是真的对计算机感兴趣,然后选择的转专业。转过来虽然补课很累,但是一想到那是我喜欢的学院,喜欢的学科,喜欢的专业,就会有无尽的动力。相比之下,转过来之后,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是对计算机感兴趣,而是既来之则安之。还有一些转专业过来的,当初都没有想好为什么转,就无脑地转,结果发现自己代码不会写,上课听不懂。我觉得这样真的不适合转专业。
3.内化知识,成为自己的东西
说到底,大学考试真的很水,都是过关性考试。很多课都可以上课不听,期末突击一下应付过去。但是我始终觉得,这种方式是不利于自己的学习的。现在,我有了新的认识。大学里排那么多课,真的都用的到吗?也许你会说,总会在你未来的不经意间,就被用到了。是的,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,所以我每门课基本都会认真听,包括思修、近代史。但是,随着课程数量的增多,我发现自己的精力并没有那么多。一学期 20 门课,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,全部认真学。记得计算机学院的一个很好的老师对我说过有两条路走,一个是每门课都认真学,而且都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,最后保研,另一条是选择性地,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专业课上,多深入学一些,要学得比学校里教的还深,其他课大概水一水吧。之前一直不敢尝试第二条路,五学期过去了,发现自己真的没有学到真正实质性的东西。就在前几天,当我真正放下 GPA 这个东西的时候,我发现原来我之前过得这么累。苦苦追寻一直追寻不到的东西,明明就不适合自己。所以那天我做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决定:下学期也就是大三第二学期,我想真正过一次属于自己的学期,学自己想学的,把知识学深,学透,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写在后面
太多遗憾。
但是重新来过,我可能还是会这么过吧。谁知道呢。
沉溺于过去是小孩子的行为,我长大了,我想看到的是未来。
我相信,我的未来会是星辰大海。
所以,我要更加努力。